• 绿
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海淀 > 精品推荐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2017-04-22

  如果说散落在海淀大西山里的古迹遗址是深埋于土壤、鲜为人知的种子,那么像张文大老师这样不吝于贡献和付出、可爱又可敬的文物保护专家就是让种子萌芽破土、最终开花结果的辛勤园丁。

  期待许久的西山徒步之旅在那个春和景明的周末结束了,除了了解到西山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外,也认识到每一处得到保护的文物遗址背后都有文物保护工作者们不辞辛苦的付出。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阳光正好,春风骀荡,寂静的九王坟掩映在松林古柏间,红墙碧瓦的碑亭尤其醒目。我们的西山一日徒步之旅就是从这里开启的。

  跟着专家的脚步,来到碑亭前。张老师告诉我们,碑亭的门是在前不久刚被堵上的,里面有一只赑屃驮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上刻敕建等字样。为了阻止好奇的游客对里面的珍贵文物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只得暂时将入口封锁。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九王坟其实叫孚郡王墓,是道光皇帝的九阿哥奕譓的园寝,坐西朝东,背靠西山。九王爷去世时只有33岁,他和七王爷醇亲王是一母所生。醇亲王的儿子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园寝内还有一间面阔三间的享殿以及其他建筑。可惜此时大门紧锁,我们也只能透过门缝向里看了。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参观完九王坟,一行人前往下一站圣·琼佩斯著诗处——桃源寺。途中经过桃源石刻。在环境经年累月的侵蚀中,红漆掉落,石头上的“桃源”二字已经不易辨认。看到这块大石头,就说明桃源寺离我们不远了。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翻山越岭,终于来到了行程的重点——桃源寺。张老师找来管家岭民俗文化村负责文化宣传的潘永利老师要来了桃源寺的钥匙,带我们进入了这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曾经创作的地方。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如今的房子是后来重新修缮过的,雕梁画栋,鲜艳明丽。圣·琼佩斯创作《远征》期间,这里并非现在这般情景。在《圣·琼佩斯与中国》一书中,是这样描写桃源寺的:“......在一个山顶上,有一个小小的院落,只能容下三间殿堂,背后是层峦叠嶂的群山,山下是泥沙淤塞的河道。这个地方非常安静,往东看,就像是一片大海,旁边还有一口水井。西北高坡上有一棵松树向南倾斜,就像罩在殿堂上面......”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张文大老师经过多年的工作,收集来的珍贵照片早已塞满了好几个相册。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张老师还给我们看了他在调查取证过程中,收集到的无数珍贵的照片和文字记录。《亚洲信札》是一本由圣·琼佩斯的所有书信汇编而成的书,其中有一封圣·琼佩斯在桃源寺写给他母亲的信。他在信中这样描写道:“我在一间小小的佛教寺庙的深处给您写信,这间寺庙在北京西北部的一座岩石陡峭的山丘上。我几天前来到这间藏身之所,远离疲倦和炎暑。佛像的碎片和日常垃圾一起在陡峭的悬崖边缘被抛下。我的行军床被一直搭在那里,所有窗户都在夜里敞开。上面是一座神坛,有一整套呲牙咧嘴手势各异的神像。有人告诉我,这一堆人物中摆了一位被农村里的人遗弃许久的送子娘娘......”许许多多一点一滴的碎片化的证据,都是张文大老师多年来行走各个历史资料馆、档案馆以及大西山,不断探访、考察和研究的收获。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后院的亭子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这里曾经是圣·琼佩斯的长诗《远征》中的“海洋”的观景地。在过去,山下是茫茫无际的稻田,农耕时节,田里的水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波光粼粼的画面,犹如一片浩瀚的海洋。法国诗人圣·琼佩斯从小生长在海边,他便把对大海的热爱倾注到了自己的文学作品中。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圣·琼佩斯

  2005年年初,史地民俗协会副会长常华在一次野外考察休息时,初次将“圣·琼佩斯在西山著诗处”的课题交与张老师。从那以后,他便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寻找圣·琼佩斯著诗处的工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桃源寺被设立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并且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其实,除了圣?琼佩斯,还有很多法国人与海淀大西山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他们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帮助使中法两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2010年,管家岭民俗旅游村为配合大西山旅游规划,树立管家岭法国风情旅游形象,在管家岭村制高点修建了一座欧式景观亭——中法友谊亭。中法友谊厅是纪念法国诗人圣·琼佩斯在桃源寺创作《远征》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中法两国人民友好往来、和平发展的象征和愿望。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离开中法友谊亭后,我们就开始一天行程中的下半段,往阳台山金仙庵出发了。去往金仙庵的途中,要沿妙峰古香道中北道一路向上爬,途径奇石、古茶棚等标志景观。京西古道文化,源远流长。古香道是古代通往寺庙、庙会以及进香为主要用途的古道。妙峰古香道分为老北道、中北道、中道、中南道、南道、西道等多条线路。而这次我们行走的是以北安河为起点的中北道,沿途有多处茶棚遗址。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这块骆驼石是阳台山古香道上三奇石之一,石高5米,长7米,因石上有双峰,石首昂立,形似骆驼而得名。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朝阳院茶棚是阳台山古香道上第二个茶棚,坐西朝东。相传建于清道光年间,毁于抗日战争时期,现在的朝阳院茶棚建于1997年。当年最著名的是喜神“小儿像”,供奉在神案前,俗称“傻哥哥”,传说这是宜子之神。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张老师还留有未修复之前的白塔照片

  过朝阳院茶棚,再走5分钟,就来到了这座白塔前。史书记载,这座覆钵式塔建于明万历年间,原是一座水塔。古人将两座山沟间的水引到塔上,水从塔的洞中流出来,绕水塔寺一周,最后流出寺外。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再往上走,就到金山寺了。我们在距离金山寺50米远的地方发现了一块巨大的方石。张老师说,这块方石是夹杆石,是用来放置旗杆的。金山寺门前原本有两座,其中一座移到了这里。夹杆石上刻有“金山泉”三字。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金山寺,创建时间已经不可考。早在金章宗时期,北京西山八大水院之一的金水院就修建于此。早年这里发现的残碑记载了某些信息,虽然并不能准确考证其所创年代,但院中雌雄银杏高拔巨大,足以证明金山寺久远的历史。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另外一块夹杆石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寺外生长着一片银杏林,高大参天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相传慈禧太后的表妹金仙,削发为尼在此修行,故又名为金仙庵。抗日战争时期,金仙庵被日军焚毁,1953年由北京大学重建。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金山泉水一直都享有盛名,泉水自石缝中流出,昼夜不停歇。泉水味道甘甜,沁人心脾,清凉解暑。听一位在金山寺工作的老者说,这里的泉水一直就这么流淌着,常常有人从很远的地方开车过来接水。于是我们也接了一点尝尝,果然清凉解渴,回味甘甜。张老师告诉我们,曾经中法大学温泉中学的师生们喝的就是金山泉的泉水。寺院前有一棵倒下的银杏树,然而却没有枯萎,碧绿的叶子从树的枝头生出,透着顽强的生命力。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离开金山寺,我们穿过了一个朱红色的木门,眼前赫然出现了一座凉亭,这里便是圣·琼佩斯亭。一道栅栏将凉亭与一块石碑包围住。石碑上标注了这里便是法国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圣·琼佩斯《远征》的另一个著诗地,由海淀文联所立。这里林木环绕,山风清爽,幽静避世,的确是一个极好的创作地方。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张老师在寻找圣琼佩斯创作地期间,在相关文献中发现了这张亭子的照片。照片是圣琼佩斯与其两位同事在亭子前面的合影。后来,经过多方实地考察后,终于寻找到了现在的这座亭子,当时这里还生长的一片柏树林。经过比对和求证,最终证实了这个亭子的身份,后来这里便被命名为圣·琼佩斯亭了。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参观完这里,我们从妙峰古香道下山,经过了妙峰古道牌楼,合影留念。最后到山下去参观中法文化的见证地之一——北京中法大学附属温泉中学,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市第四十七中学。

我们看到遗迹光芒万丈,也听到历史放声歌唱

  北京中法大学附属温泉中学是民国时期教育家、故宫博物院创建人李石曾创办的学校。他早年发起和组织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为中法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贡献。现在北京第四十七中学内还保留有李石曾的办公室。温泉中学内有11处纪念林,自然环境非常好,还有可供研究的多种矿石资源。至此,此次寻找圣·琼佩斯著诗处的徒步行程便圆满结束了。

  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掩盖不住沧桑的历史遗存。也许还有许多人像张文大老师一样不遗余力默默奉献的文物保护工作者们,他们可爱又可敬。是他们的付出让古迹遗址得以掸落灰尘,重新散发出迷人的光辉。